《北緯30度中國行》大邑專輯: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聚落
作者:dytfw 來源:大邑淘房網(wǎng)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28日 【字體:大 中 小】
大邑: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聚落
遠方的家周雪梅: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建川博物館聚落,之所以叫聚落,你就可以想象這個博物館群落的一個規(guī)模之大,而安仁又是中國的博物館小鎮(zhèn),建川博物館就是這個博物館小鎮(zhèn)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這里到底有多少家博物館?里面又有多少藏品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建川博物館聚落占地有500畝,相當于50個足球場的大小,現(xiàn)在已建成開放了18座博物館,收藏各種文物超過1000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153套,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民間博物館。而博物館聚落的主人,就是這位身材魁梧的漢子樊建川。
遠方的家周雪梅:這是放在什么磨上的?干嗎用的?
樊建川:這不是,亂說。這是當年我們上百萬人跟援華美軍修機場,在成都修了五個轟炸機場,還修了很多保護轟炸機場的,殲擊機的,戰(zhàn)斗機的機場。然后沒有一臺壓路機,上百萬人修機場就憑這臺壓路機。
遠方的家周雪梅:我明白了,它就是壓路機的作用。
樊建川:這個不算大的,你看這個大的,這個十五噸。十五噸要多少人來啦,你看,這兒來看看。拉的,你看,你看這兒拉的,都那么拉起來的。
遠方的家周雪梅:全是靠人力是嗎?
樊建川:沒辦法,全部這么拉。你看,全部這么拉。就這么拉起來,把飛機拉起來的。這個鏡頭我覺得特杯精彩,你看,老百姓在拉碾子,然后B29的轟炸機就飛起來了。實際上說一句形象的話,美軍的轟炸東京也是從成都這邊飛過去炸。美軍的轟炸機是我們老百姓,一百萬的四川老百姓把它拉起飛。
遠方的家周雪梅:用肩膀給它拉出來的。
樊建川:這個特別棒。
一走進博物館聚落,館長樊建川就開始滔滔不絕地給我們講述起他收藏的文物,每一件他都如數(shù)家珍。說話快,走路快,嗓門大是這位四川大漢給我們最直觀的印象。雖然曾經(jīng)接受過無數(shù)次的采訪,但是一到他的這些文物面前,樊建川總是繪聲繪色,充滿激情。
樊建川:這就是人們看不到的了,讓大家開眼界了。
遠方的家周雪梅:這是什么?
樊建川:殲-6的發(fā)動機。
遠方的家周雪梅:這可是心臟啊。
樊建川:這是心臟,最牛的了。最牛的發(fā)動機就是我們殲-6飛機。殲-6飛機曾經(jīng)是保衛(wèi)我們整個960萬平方公里的祖國的天空的最主要的戰(zhàn)斗機殲-6,這是它的心臟。
遠方的家周雪梅:這個也是政績來的藏品嗎?
樊建川:這是中航集團的。中航集團他們拿來的,中國航空集團。都是好東西。
遠方的家周雪梅:我發(fā)現(xiàn),館長,在這兒不光看到了整個這個飛機的一個發(fā)展歷程,更看到了咱們保衛(wèi)國家的一個最重要的東西。而且我在想,會不會以后殲-15的發(fā)動機也會變成你的藏品?
樊建川:肯定會,但是現(xiàn)在沒解密,我拿不到。他們不給我,打死不給我。我也不想,我當軍人出身的,他們沒解密的,我全部不敢要。
樊建川的整個博物館聚落由抗戰(zhàn),紅色年代,地震,民俗四大主題博物館組成。上限至1900年,跨度達百余年。收藏界都收藏古玩字畫,而樊建川頗有些另類。他的目光一直緊緊盯住行進中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中的很多文物在外人看來一文不值,但這些卻是樊建川的寶貝。
遠方的家周雪梅:您當時是在地震發(fā)生多久去到的現(xiàn)場?
樊建川:12號,當天。
遠方的家周雪梅:您是當時去的哪個災區(qū)?
樊建川:都去了,每個地方我們都去了。
遠方的家周雪梅:走了一遍。
樊建川:全部走了,就青川,北川,汶川,然后映秀,都江堰我們都去了。這個車當時是個救命車,它搶救了,大概轉運了數(shù)千名老百姓,后來報廢了,后來部隊就給我們了。然后你們看到的這兒,正在睡覺的就是著名的“豬堅強”。“豬堅強”當時300斤,后來給它壓了36天以后變成100多斤,現(xiàn)在又長回了300斤。
遠方的家周雪梅:現(xiàn)在是不是超標了?
樊建川:沒有,我們現(xiàn)在不讓它吃飼料。全部吃的是天然的食品,比如說玉米,還有菜這些。讓它吃粗娘,蔬菜,
遠方的家周雪梅:讓它吃粗娘,蔬菜。
樊建川:控制體重,現(xiàn)在它五歲了,你看,活得好好的。
從2003年開始籌建博物館,到2012年近10年的時間,建川博物苑聚落已經(jīng)成為中國國內(nèi)占地最大,藏品最多,題材最全,涵蓋最廣的民間博物館群。而這樣的傳奇,和樊建川的個人人生經(jīng)歷頗有些相似。
樊建川:我跟你說,我在幾十年前,就是改革開放前,當時當農(nóng)名,當知青,一天掙一毛錢都不到,完了以后有兩次都餓得暈倒,F(xiàn)在改革開放以后我能掙錢,也進入中國的財富榜,五百財富榜,上了榜。我掙了錢不是我樊建川有本事,是改革開放好,對吧?改革開放以前你就掙不了錢,改革開放能掙錢。掙了錢干什么用?我覺得最大的用處就是說,我對文物有興趣,對歷史有興趣,對保存真?zhèn)中華民族的這種文化的遺產(chǎn)有興趣。我想我把我的金錢全部把它給變成這些文物,把它變成博物館,多愉快啊。我死了它還在,比我活得久,我55歲了,活不了多少年,我死了它還在,就跟那個武侯祠,杜甫草堂一樣,對吧?然后過了500年,人們還在說,樊建川的這個博物館真不錯,然后1000年以后還說我,我死了都高興。
1957年出生在四川宜賓的樊建川,當過知青,扛過槍,教過書。34歲時,成為家鄉(xiāng)的常務副市長,被視作“官場新星”?蓛赡旰,他卻辭職了,理由是不善于做官。后來,到成都做房地產(chǎn)賺取了第一桶金。這些年,為了做博物館,樊建川投入了10多億元,幾乎傾其所有。
樊建川:我一輩子要建100個博物館,最近我又簽了一個,明天又要開會。又簽了一個合同,已經(jīng)簽了,又建20個,在雅安市建20個博物館。這邊是明年就完成30個,雅安建20個,就是這樣才50個,還有50個博物館沒有建。我?guī)旆坷镞呂奈锒际正R了。我沒多少時間了,我55歲了,我滿打滿算,工作到75歲吧,都只有20年了,所以特別緊張。就是說天天拼命干,爭取把這個事干完。
遠方的家周雪梅:您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建100個。
樊建川:建到100個我一定休息,建不到100個,那是天不讓我建,我也就沒辦法。但是我必須要定個目標。
遠方的家周雪梅:您給自己定的這個目標別人有評價嗎?說可以了,不要建那么多了。
樊建川:對,他們肯定都有這樣說。
遠方的家周雪梅:您為什么還一定要建呢?
樊建川:我特別想告訴年輕人,想告訴我女兒,還有我的孫女,她們長大了,我孫女都3歲多了,特別想告訴她們,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在我們國家的狀況,現(xiàn)在我們這種整個社會的氛圍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珍惜,珍惜這種和平,珍惜我們這種和諧的生活,然后怎么把生活過得更好。
樊建川說,他搞收藏一直堅持的理念是“我們不說話,讓歷史說話”。為了讓這些珍貴的文物能夠教育警醒更多的后人,1997年,樊建川立下遺囑,在他百年以后,博物館聚落里的全部收藏,按類別無償捐給國家。
樊建川:有兩個是我的榜樣,一個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已經(jīng)1000多年了吧?1000年了吧,武侯祠1700多年了吧?它都是由歷朝歷代的政府把它管理下來的,捐給政府是最好的。其實捐給政府,政府愿意接受,你就應該感謝政府,F(xiàn)在我心里邊特別的平靜,就是說我就不怕死了嘛,最好我要完蛋的話,政府就接盤了嘛,接盤了以后就往下繼續(xù)運行了。其實人就是一碗飯,一個床,一幅現(xiàn)在怎么著也把你凍不著,買個棉襖船上沒有問題吧?所以其實看透了以后,資產(chǎn)都是身外之物,你走的時候你什么都帶不走,你總得放手吧?
提示:本信息為大邑淘房網(wǎng)(www.zensz.com.cn)獨家報道,轉載須保留完整版權及網(wǎng)址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