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董場基層干部楊文學:用真情 說真話 辦真事
作者:冉祎 來源:成都晚報 更新時間:2014年01月14日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在一次采訪中,有群眾這樣對記者說:“我們董場有個楊文學,他是一個真正深入基層交流,真正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對群眾有真感情的好書記!”帶著對“三真”書記的好奇,記者深入董場鎮(zhèn)的鄉(xiāng)村田野,但凡問到董場鎮(zhèn)黨委書記楊文學時,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說:“楊書記好哇!”
民生無小事 小鎮(zhèn)三年煥然一新
“以前街上的電線像蜘蛛網一樣布滿了天,每逢下雨天街上就污水橫流,”“以前的迎賓路坑坑洼洼的,車根本沒法直線走,路不平坑太多,晚上吵得覺也睡不著。廣場也不像廣場,草比人還深,一到晚上黑燈瞎火的,不方便也不安全。”2010年,楊文學到董場鎮(zhèn)后,這些困擾百姓的老大難問題一直揪著楊文學的心。經實地察看、征求民意、多方論證,報經上級有關部門審批后,他下定決心實施街道風貌改造工程,并多途徑先后籌集資金400多萬元從排水工程、電氣工程、道路工程三方面進行了整體改造。“現(xiàn)在,電纜下地了、污水沒了、花香滿街飄了,董場真的是大變樣!”家住大邑縣董場鎮(zhèn)鐘音街的郭家明說,“三線”下地、重新鋪設路面、新建了污水雨水分流管道,如今的場鎮(zhèn)煥然一新。78歲的陳永昌老人告訴記者, “楊書記為老百姓辦的實事,大家伙都看得見。路燈亮了,白天和晚上一個樣了,咱們老百姓的心也就暖了。”
“楊書記帶我們跑現(xiàn)場跑慣了,老百姓都曉得,有啥子問題就直接當面跟他說。”董場鎮(zhèn)黨委一名班子成員說。“以前我們要到鐘音街買東西,要繞行2里多路”鐵溪小區(qū)的陳楚瓊告訴記者,“現(xiàn)在好了,再過10多天,我們的便民橋就修好了,我們要到鐘音街,幾步就跨過去了,多謝楊書記呀!”
在龍興社區(qū)走訪中,楊文學了解到“龍集路”(龍鳳至崇州集賢鎮(zhèn)的鄉(xiāng)道)是董場鎮(zhèn)主要的交通要道,15年前修建的水泥路因為沒有修補,過往的大車碾壓,龍集路已無法通行,龍集路一定要修,而且要修好!經過楊書記的努力和爭取,龍集路終于修通了,還引來了瑞芝靈芝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和食用菌和西瓜種植大戶。村民陳玉彬說:“現(xiàn)在我們不出門就可以賺錢了,原來是想都想不到的”。
民情面對面 說到做到絕不含糊
“我們要吃飯,要醫(yī)病,要生活……”,2013年12月初,一封《致董場鎮(zhèn)政府的一封信》交到楊文學手里,寫信人叫游吉皋。2004年,董場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進行體制改革,由財政補貼改為自負盈虧。由于市場化運作困難等多種原因,游吉皋與其他幾名同事守著殘舊的獸防站,生活困難。
看完信后,楊文學立即找到相關人員了解情況。吃過晚飯后,楊文學帶著鎮(zhèn)村干部趕到了游吉皋的家。“老人家你還好嘛?今天過來還是就你們的問題聽聽你的意見”,“還好還好,謝謝楊書記這么快就來關心我們的事情”……臨走時,楊文學向游吉皋承諾道:“請你放心,我們一定會認真研究,年底前一定圓滿解決。”
第二天,楊書記立即召開了黨委會進行專題研究,聽取大家意見。通過和獸防站職工代表和黨委會10多次的共同協(xié)商,最后通過利用項目帶動,借項目之力解決了游吉皋等人的訴求,12月中旬,獸防站全體職工與鎮(zhèn)政府簽訂了新協(xié)議,每人獲得了3萬元補償。“看著書記忙前忙后的,我們真的是很感動,有這樣務實的領導,我們也很欣慰,解決了我們后顧之憂,我們非常滿意!”
在深入小區(qū)了解群眾訴求的過程中,楊文學得知鐵溪小區(qū)已修建5年多,200多住戶吃的是井里抽出的泛黃的地下水,腳下踩的是散發(fā)著惡臭的道路,污水橫流、泥濘小道讓群眾產生了很大的意見。
為了項目的加快推進,楊文學多次找上級相關部門匯報,爭取資金支持。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小區(qū)200多戶群眾吃上了“放心水”,用上了天然氣,小區(qū)內還修建了設施完善的太極文化廣場。外來遷移戶晏傳友說,“現(xiàn)在,小區(qū)內全是水泥路,綠樹成蔭,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簡直就和城里的小區(qū)沒有啥區(qū)別,我們都要感謝楊書記啊”。
民風新氣象 和諧共榮一家親
盡管工作很忙,但楊文學心里一直牽掛著聯(lián)系幫扶的困難鄉(xiāng)親。馬洪照老伴去世早,家里只有一個47歲的患小兒麻痹癥的兒子相依為命。一次到村上走訪時,楊文學了解到這一情況,便主動將馬洪照老人作為自己的聯(lián)系幫扶對象,經常到馬洪照家里看望老人。12月17日傍晚,楊文學在鎮(zhèn)上吃完晚飯后,像往常一樣準時來到雙河村。
“楊書記,您又來啦,您看,我現(xiàn)在房子也重新修了,路都修到家門口了,吃的、用的都有,隊干部和群眾還經常照顧我,您就不用擔心了”,一進門,馬洪照便握著楊文學的手不停地感謝。“馬大爺,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您平時要是有啥子困難就跟村上、鎮(zhèn)上說,你要保重身體,把兒子照顧好!”和往常一樣,楊文學與馬洪照聊起了家常,并一再叮囑老人保重身體。
據(jù)了解,自“走基層”活動開展以來,在楊文學的帶領下,董場鎮(zhèn)機關和村(社區(qū))分別建立了“民生訴求”、“困難群眾”、“穩(wěn)定工作”三本臺賬,對全鎮(zhèn)8055戶群眾家庭進行了村情民意建卡登記,梳理出民生訴求396件、困難群眾290戶、不穩(wěn)定因素25個,已解決民生訴求288件,制定困難群眾幫扶措施29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