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預期不斷升溫!中國大概率降準最快或在3月底
作者:未知 來源:深圳商報 更新時間:2019年03月23日 【字體:大 中 小】
美聯(lián)儲“放鴿” 漫畫財經 王建明
深圳商報/讀創(chuàng)記者 吳玉函
美東時間3月20日下午,美聯(lián)儲3月份FOMC會議決定不加息,將聯(lián)邦基金利率目標區(qū)間維持在2.25%-2.5%不變,預計年內不加息,9月末停止縮表,釋放鴿派信號。利率決議公布后,美股先漲后跌,美元指數明顯回落,美債收益率走出新低,黃金跳漲。
業(yè)內認為,美聯(lián)儲結束加息周期,明顯釋放鴿派信號,中國貨幣政策空間進一步擴大。預計央行將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和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方式引導實際利率下降,這對于寬信用見效、經濟企穩(wěn)、資本市場表現都構成利好。
全球貨幣政策開始轉向
美聯(lián)儲此次利率決議是一致通過的,點陣圖顯示委員們意見充分一致,認為當前美國經濟形勢不適合再次加息,以維穩(wěn)為主。資產負債表占GDP的比例將從25%降低到17%左右,并且明確計劃今年9月末停止縮表。
獨立經濟學家徐陽認為,保護主義、政府關門以及疲弱的經濟數據等拖累了美聯(lián)儲加息的預期和美元的走強,加息立場的急劇轉變可能會加劇企業(yè)和家庭對前景的擔憂。雖然第一季度經濟放緩將會加強美聯(lián)儲的“觀望”立場,但預期美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加速增長,得益于全球經濟前景的改善。此外,油價已經大幅度的上揚,必將加大隨后美國的通脹壓力。雖然美聯(lián)儲釋放的論調較預期更加鴿派,但仍預計9月美聯(lián)儲將完成最后一次加息,而不是之前預期的6月。
中信證券固收分析師明明指出,今年全球貨幣政策轉向是影響資產價格的重要因素,從歐洲央行到美聯(lián)儲,都是一鴿再鴿。其中,轉鴿的央行促使流動性改善,從而推動了風險資產價格的上漲;而貨幣政策不再抬升利率和充裕的流動性也促使債券收益率的下行。在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的背景下,如此偏鴿的美聯(lián)儲提高了中國國內貨幣政策動用價格型貨幣工具的概率,一旦降息,10年國債仍可能突破3%,達到2.8%的水平。
降準預期不斷升溫
中國貨幣政策空間進一步擴大。央行行長易綱多次指出,在經濟下行周期,貨幣條件要以內部經濟為主,兼顧外部均衡,找到最優(yōu)平衡點。此前,美聯(lián)儲政策態(tài)度不明朗,外部均衡始終是中國央行制訂和實施貨幣政策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如今美聯(lián)儲政策態(tài)度趨于明朗,外部均衡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制約減弱。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認為,在“深化利率市場化和降低實際利率”的既定方向下,央行將避免“降基準”強化信貸市場的非市場化定價方式,而是將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和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方式引導實際利率下降,這對于寬信用見效、經濟企穩(wěn)、資本市場表現都構成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3月下旬,季末時點即將來臨,流動性壓力仍在。從公開市場來看,本周央行連續(xù)三日開展逆回購操作,對沖公開市場到期資金,緩解流動性偏緊狀況。不過,3月21日,央行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合理充裕水平,不開展逆回購操作,當日實現零投放零回籠。本周之前央行連續(xù)12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
業(yè)內預計,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中國央行有較大概率采取降準措施。建信期貨宏觀金融團隊研究員黃雯昕表示,季末財政支出較大,疊加季末MPA監(jiān)管考核壓力下機構拆出謹慎,預計對資金面有一定沖擊。與此同時,疊加市場對國內經濟將于年中探底的判斷,降準的預期也在不斷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