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崩盤拖累經濟 “鬼城”鄂爾多斯被逼重走“煤”路
作者:陳鋒 來源:華夏時報 更新時間:2012年11月04日 【字體:大 中 小】
奇跡在倏忽間跌落。
來自鄂爾多斯市財政局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鄂爾多斯市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609.9億元,同比降低2.91%。這可能是鄂爾多斯建市以來財政收入首次出現(xiàn)負增長。
《華夏時報》查詢鄂爾多斯統(tǒng)計公報發(fā)現(xiàn),在過去的5年里,其財政收入的增幅最低為37.7%,最高為50.8%。從“火箭式”上升到突然掉頭向下,以人均GDP超越香港而聞名遐邇的鄂爾多斯,其展示的“雜技”再次令外界矚目。
千億財政目標落空
10月9日,國慶節(jié)后第二個工作日,鄂爾多斯市長廉素主持召開鄂爾多斯市政府常務會議。前三季度的經濟運行數據剛剛出爐,數據令廉素市長感受到壓力不小。
在今年鄂市“兩會”上,廉素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全年要完成1000億的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5%。與過去幾年動輒百分之四五十的增幅相比,25%顯然并不算高。在過去5年中,財政收入從2007年的200.8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796.5億元,5個年度的增長幅度分別是37.7%、50.8%、38.0%、47.1%和48.0%,其火箭式速度令人嘆為觀止。
意外悄悄地發(fā)生了。
來自該市財政局的數據稱,截止到9月,全市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609.9億元,同比降低2.9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71.5億元,同比微增0.1%,上劃中央稅收收入完成283.8億元,同比降低6.4%。從地區(qū)來看,作為老城區(qū)的東勝區(qū)和曾經的產煤重鎮(zhèn)伊金霍洛旗表現(xiàn)欠佳,與去年同期比,財政收入分別降低12.4%和8.8%。
記者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這是鄂爾多斯2001年撤盟建市以來首次出現(xiàn)財政收入負增長。“按照當前的經濟情況,第四季度很難有明顯好轉,全年財政收入1000億元的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鄂爾多斯市一位經濟部門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
10月12日,鄂爾多斯市政府召開全體會議,總結前三季度經濟工作,部署第四季度主要工作任務。會上,廉素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大煤炭產運銷力度,力爭全年煤炭產銷量不低于去年;二是加快建設進度,確保一批重大工業(yè)項目投產達效;三是幫助停產半停產企業(yè)盡快恢復生產。
在經濟學者看來,廉素部署的上述幾項工作,是驅動鄂爾多斯經濟發(fā)展的引擎,受全國經濟影響,上述引擎乏力。內蒙古自治區(qū)社科院研究員姜月忠表示,全國經濟降速,煤炭、電力等能源的需求也同步降低,對產煤重鎮(zhèn)鄂爾多斯的影響首當其沖,過去擁堵的公路,現(xiàn)在拉煤車大幅減少。而在經濟前景不明、融資難度大的情況下,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況的企業(yè),并無動力改變現(xiàn)狀。
“鄂爾多斯的經濟是否能恢復,還要取決于全國經濟,目前看來恢復難度很大。”前述鄂爾多斯市經濟部門官員說。
財政收入低于預期帶來了眾多連鎖反應,其中最為直接的是政府部門財政費用支出受到嚴格控制。據鄂爾多斯市財政局表示,他們從多個方面入手壓縮支出。
樓市崩盤拖累經濟
一年前,鄂爾多斯官方針對外界的崩盤言論,曾組織中央主流媒體辟謠。時任常務副市長、現(xiàn)任內蒙古自治區(qū)國土資源廳廳長的李世镕說:以2010年的數據為例,房地產僅占全市地區(qū)生產總值的3.34%,對鄂爾多斯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
一年后,當地樓市崩盤態(tài)勢更為明顯,大量在建樓盤停工,外地務工者逃離,房屋如燙手山芋無人接盤,樓價大幅下跌。東勝區(qū)東部一個名為“集泰新園[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的樓盤,開發(fā)商稱售價為5280元/平方米。不過,有業(yè)主卻標價22萬元轉讓該樓盤90平米房屋,遠低于開發(fā)商所報價格。
鄂爾多斯房地產泡沫破滅造成的后果顯然超出政府預料:與此直接相關的高利貸案爆發(fā),借貸者無法償本付息,眾多放貸人面臨血本無歸。此外,房地產崩盤,大量項目開工率不足,導致建材、水泥等相關產業(yè)萎縮,引發(fā)經濟全面受挫。
“回頭來看,會發(fā)現(xiàn)鄂爾多斯官方在房地產問題上存在失誤。”一位當地公務員對本報記者表示,政府出于土地財政的需要,對房地產未加引導,導致建設面積與當地百姓購買力嚴重不匹配。
李世镕表示,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10年年底,鄂爾多斯市中心區(qū)常住人口66.8萬人,平均每戶2.6人。中心區(qū)累計建成房屋23.54萬套,在建11.15萬套,總計34.69萬套,戶均1.35套。“預估2015年中心區(qū)人口將達到115萬人,新增人口48.2萬人左右,據測算,保守估計還需要住房11萬套左右。”一年前,李世镕說。
樓市崩盤后的事實無情地否定了上述分析:鄂市中心區(qū)常住人口不僅未大幅增加,相反,還有大批外來務工者逃離。此消彼長間,鄂市戶均房屋擁有量大幅增加,泡沫隨之破滅。
一煤獨大短期難緩解
鄂爾多斯靠煤炭創(chuàng)造了快速富裕的奇跡。在“發(fā)家”后,當地政府開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此緩解“完全靠煤”的批評。不過,此路并非坦途。
據鄂爾多斯發(fā)改委官員介紹,在“煤及煤化工”產業(yè)之外,鄂市確定了裝備制造、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等未來重點產業(yè)。
據了解,這兩大重點產業(yè)目前總產值占鄂市GDP的比重較小。受去年經濟下行、銀根縮緊影響,眾多項目未能按計劃投資和開工建設。即使獲政府重點支持的億元以上工業(yè)項目,開工情況也并不理想。
“其他產業(yè)發(fā)展受阻,提升經濟指標還得倚仗煤炭。所以我們看到,政府非常重視煤炭的外銷。”鄂市一位媒體同行說,在9月底召開的煤炭產運需懇談會上,廉素親自出馬,與大唐、華能、國電、華電等電企互動,希望他們增加采購量,并引薦新客戶。在全市一致的努力下,1到9月,鄂爾多斯煤炭產銷量達到4.72億噸,同比增長9.1%。
煤炭產銷量保持增長,財政收入下降,勢必會提高煤炭收入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對此,姜月忠表示,如果經濟短期難以轉好,“一煤獨大”的局面將會持續(xù)。不過,他認為“一煤獨大”非鄂爾多斯的選擇,而是經濟客觀發(fā)展的需要。全國經濟大發(fā)展,旺盛的煤炭需求推動了鄂市的煤炭業(yè)。
他說,“一煤獨大”能否改變,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國家政策。內蒙古呼吁多年,希望建設特高壓電廠,將煤轉化成電能后從空中外輸。“就地發(fā)電,內蒙古企業(yè)能享受到低成本電力,將會促進耗能型產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優(yōu)化當前的產業(yè)結構。”姜月忠表示,改變需要時間,就像改變國企一股獨大一樣。
對于未來的鄂爾多斯經濟,姜月忠表示,如果全國經濟企穩(wěn),相信鄂爾多斯會率先反彈,因為鄂市煤炭、電力、能源、重化工產品是全國工業(yè)化發(fā)展急需的,只要鄂市的資源在,市場需求一旦放出,鄂爾多斯很快會走上健康發(fā)展的軌道。
記者手記
幻起,幻滅
每次到鄂爾多斯采訪,必去之處一定是國貿[簡介 最新動態(tài)]大廈10層,那里是東勝區(qū)公安分局打非辦。在東勝,可能你不需要知道歌劇院、圖書館的位置,但打非辦是一定要知道的。因為,即便你是極罕見的未放貸人中的一員,但你不可能沒有同學、親戚或朋友未涉足其間。據稱,百分之九十的當地人放貸,多數因此而難以收回,最終只得求救于打非辦。
不同的面孔,相似的情節(jié),天天上演,這就是記者在“打非辦”最大的感受。其次,是疑惑,怎么每一次來總會有新的大案出現(xiàn)?
距離第一次來東勝已經過去一年有余,一年前這里摩肩接踵,一年后,這里仍是人流如織。網上鋪天蓋地的“鄂爾多斯高利貸將崩盤”的報道,難道當地人沒有聽聞?即使你不看報,不上網,暴雨欲來風滿樓,難道你沒有捕捉到一丁點緊張氣氛?
這可能是這些受害者最應該反思的。上帝救不了你,除了你自己。購房者如果不幸買了樓而被套住,他們至少有房子。而放了貸而收不回,你只能哭。
為這些放貸者鳴不平,也許只能算平庸之舉。推動壟斷金融體制放開,方謂洞悉實質。正如內蒙古自治區(qū)社科院研究員姜月忠所說,中國的高利貸,是壟斷金融體制的必然產物。社會需要關注的,不在規(guī)勸老百姓不放高利貸,而是加快打破壟斷金融體制,加快民間金融創(chuàng)新試驗。
體制堅如磐石,我若紅蜻蜓,輕拂而過。冀回眸時,天藍云白,人間再無高利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