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邑白巖寺銀杏觀賞攻略
作者:dytfw 來源:大邑淘房網整理 更新時間:2012年11月08日 【字體:大 中 小】
雨靜清風 拍攝
白巖寺的主持惟印上師頗有傳奇色彩。他生于1907年2月21日,俗名李光志,四川省巴中群樂鄉(xiāng)三步二洞橋蒲家壩人。1933年在華瑩山光明寺剃度。他是藏傳佛教舊譯寧瑪派在內地的活佛,是班禪世系漢地的唯一法子。上世紀中葉曾師從成都近慈寺能海上師七年(與清定上師同輩,)八十年代曾經參加由法王晉美彭錯主持的萬僧大會,大會上莊重地確認惟印法師為金剛阿阇黎,賜法名:烏金。丹珍堅珍!
最神奇的是1983年已經七十四歲的惟印上師,在首都北京示現(xiàn)了藏傳佛教生命奇跡,留傳于典籍中記載的現(xiàn)象--大開頂。整個人處于植物人狀態(tài),現(xiàn)代醫(yī)學束手無策,透視的圖片顯示頭頂一道裂縫,伴隨藍光。在十世班禪大師親自關照下,昏迷中的惟師上師被接出解放軍醫(yī)院。上師以自己的禪定力,恢復如初。生命的奇跡,震動了當時的首都醫(yī)學界。1989年冬,八十高齡的惟印上師受大邑縣政府邀請,為白巖寺方丈、住持。1995年4月,嘎多寺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大慶祝法會,兩萬僧眾聚會。法會的主要內容就是為八十七歲的惟印活佛舉行坐床儀式,以此高齡坐床在藏傳佛教中絕無僅有。惟印上師于2007年5月27日圓寂,享年101歲。
從金星鄉(xiāng)的山腳下,沿著蜿蜒的山路,拾梯而上。雖然已是初冬,上到山腰的白巖寺已經是一身的透汗。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惟印上師的圓寂,寺廟很冷清,幾乎沒人。僅見三個居士在大殿里面磕頭,與拉薩大昭寺外面的藏民一樣磕長頭。寺廟在惟印上師的苦心經營修建下,已經初具規(guī)模。尤其令人驚嘆的是羅漢洞,順山而建近百米的長廊,800羅漢分列兩旁,形態(tài)各異,極其生動。旁邊是一座接近完工的雄偉的白塔正在修建,白塔的外觀完全是印度佛教的風格。
拾梯而上,穿過羅漢洞來到白巖寺后面的白巖山壁下,回頭俯瞰掩映在金黃色的銀杏樹中的白巖寺,真感到是仙境一樣。據(jù)說繼續(xù)上到山頂,景色更壯觀,可惜平時缺少鍛煉,體力不支未能再往上走。
在山腰上有一顆油柿子樹,滿樹都是已經成熟的柿子,樹旁有專為有人準備的摘柿子用的竹竿,輕輕一勾,熟透的柿子落在山坡的草地上,摘了兩個柿子品嘗,很甜。在品嘗柿子的時候一個68歲的老人也來到山上。老人給我們講了白巖寺的傳說故事。說以前白巖寺后面有一個公雞洞和一個漏米洞。
早上公雞洞口總是有一只公雞打鳴,人們把公雞抓來殺掉,吃完雞肉后把骨頭和雞毛塞進洞里,第二天早上就會又出現(xiàn)一只公雞打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后來被一個貪心的人認為這是一只神雞,把公雞偷走了。從此這個公雞洞就再也沒有打鳴的公雞了。
漏米洞更神奇。每到白巖寺有法事或者佛教節(jié)日,會有很多居士上山朝拜聚會。這個漏米洞就會流出白花花的大米,流出的大米不多不少,剛剛夠上山的人吃。又一次山下來了500多人,大米流出的速度趕不上做飯的速度,性急的人就用鐵釬把洞口捅大一些,結果從此再也沒有大米流出來了。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