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上演因城施策重頭戲 必將“分類調控”進行到底
作者:未知 來源:房天下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01日 【字體:大 中 小】
過去的2016年,雖然一、二線城市房價出現(xiàn)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部分三、四線城市在去庫存方面的任務依然艱巨,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呈現(xiàn)出明顯的分化現(xiàn)象。
基于此,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因城施策去庫存,同時強調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guī)范開發(fā)、銷售、中介等行為。
熱點城市接連出臺樓市調控政策 收緊、放松兩極分化
近一個月來,已有30余城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區(qū)域位置來看,出臺調控政策的城市主要位于環(huán)京、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等地。從各地調控手段來看,主要涉及新房和二手房限購、提高首付比例、取消貸款優(yōu)惠等。
其中,北京樓市調控自3.17以來層層加碼,堪稱史上最嚴:“認房認貸又認離”,非京籍納稅從5年改為連續(xù)60個月,并且商辦類項目也加入了限購大軍。
環(huán)京收緊樓市、遏制炒房:以北京為中心的河北涿州、淶水、廊坊、張家口崇禮以及省會石家莊等多城陸續(xù)出臺或升級限購限貸政策,以遏制樓市投機、 性行為。
長三角樓市調控“空前”:包括南京、杭州、鎮(zhèn)江、滁州等地在內約10個城市相繼出臺限購、限貸等政策,不同程度地收緊了樓市。
珠三角政策頻出:廣州、佛山、東莞等城市升級調控,維穩(wěn)樓市。
與此同時,在樓市收緊的大方向下,也有部分城市“逆流而上”,“一心一意”去庫存。
2月7日,遼寧省住建廳明確提出要制定鼓勵農民進城購房、大力推行棚改貨幣化安置、用好公積金、嚴控庫存增量、減少庫存存量以及給予人才購房補貼等十大利好措施促進房地產庫存去化。
除遼寧省外,為切實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化解房地產庫存的決策部署,還有多城積極響應。河南加大貸款鼓勵農民工在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購房;黑龍江省全面開放城區(qū)落戶限制;長春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包頭多措并舉去庫存,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fā)展……
事實上,分類調控不僅體現(xiàn)在限購、限貸等政策上,還包括土地供應等諸多方面。
國土部呼吁合理增減土地供應 調整用地結構
早在1月份,國土部部長姜大明就明確表示,要彈性增減土地供應,調整用地結構:對于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去庫存任務重的三四線城市要減少以至暫停住宅用地供應。
3月17日,北京率先發(fā)布強化調控措施:加快、加大商品住房土地供應。三季度末完成全年土地供應計劃,是去年全年實際供應量的2.5倍。同時,加大土地儲備力度,適當增加計劃外年度土地供應量。
安徽省則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對于合肥采取加大居住用地供應,而對三四線城市則采取減少宅地供應措施。此外,山東等省市也積極響應,調整優(yōu)化土地供應結構。
對此,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表示,落實住房的居住屬性,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產市場穩(wěn)定,防范區(qū)域性和系統(tǒng)性風險,已經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在今年接下來的時間里,應該在努力“因城施策去庫存”的同時,堅持“分類調控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