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虹:收入翻番計劃將提高住宅支付能力
作者:肖建 來源:華西都市報 更新時間:2012年11月23日 【字體:大 中 小】
國家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
11月20日,由中國住交會組委會、中國房地產主流媒體聯盟、中國房地產報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生態(tài)城市房地產經濟發(fā)展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國家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陳國強,中國城市規(guī)劃協會副秘書長趙云偉等重量級嘉賓來蓉破譯未來10年房地產政策以及未來樓市發(fā)展方向與潛在機遇。
秦虹表示,調控投機、投資性需求的調控政策短期內不會放松,但截至2011年,全國32%城鎮(zhèn)人口人均住宅面積低于22平方米,改善性需求依然強勁,特別是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將極大提高人們住宅需求的支付能力。
控制非自住需求的方向不會調整
十八大以后,房地產政策走向成了全國關注的焦點。對此,在20日舉辦的論壇上,秦虹表示,由于住房制度改革紅利變?yōu)樵龃蟊U闲宰》抗┙o,目前執(zhí)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短期內將不會放松。
“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截至2011年底,全國城鎮(zhèn)人口人均住宅大約為30平方米,高于這一平均水平的占47%。而2000年,全國城鎮(zhèn)人口人均住宅約為22平方米,約有60%人口高于平均水平,這說明住宅‘貧富差距’在擴大。”從這個意義上講,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方向不會出現大的調整。
但同時,這次調控一直以來都強調的是兩手抓,即一手控制投機、投資性需求,一手鼓勵和滿足合理性住房需求,無論是民生還是產業(yè)發(fā)展角度,這一方向不會動搖。
家庭小型化導致的住房需求為9.1%
針對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計劃,秦虹認為,國民收入快速增長,將大大提高國民對于住宅消費的支付能力,為未來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提供機遇。
“未來房地產市場機遇依然存在”。秦虹認為,未來房地產市場依然有三大需求支撐:一方面,房地產市場與城鎮(zhèn)化相關系數達90%,未來城市人口還將繼續(xù)增長,大量新進城人員還需要大量的住宅供應;另一方面,截至2011年末,全國城鎮(zhèn)人口平均住宅面積雖然達到了30平方米左右,但依然有32%人口,平均住宅面積低于10年前的22平方米,改善性住房需求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存在。此外,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家庭小型化趨勢實際上遠未結束,根據過去十年的經驗,僅家庭小型化導致的住房需求就達到9.1%,未來這一需求同樣存在。
西部城市還有廣闊空間
另一重量級嘉賓,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陳國強也分享了他對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預判。他認為,到本世紀中葉,當人均GDP達到或超過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時,我國將基本實現城市化,這意味著還將有5億以上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每年釋放的住房需求量將是十分巨大的。
同時,隨著西部大開發(fā)、中部崛起、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西部新區(qū)等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中國房地產業(yè)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二三線城市乃至三四線城市、中西部的城市、部分中心城市的外圍區(qū)域將成為新興的增量市場。陳國強教授以此判斷,未來四川的房地產市場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相關鏈接
謝旭人:總結房產稅試點經驗研究逐步在全國推開
21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其對外發(fā)表的署名文章中闡述了下一步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并提出要通過深化房地產稅制改革、構建地方稅體系等舉措完善稅收體系,形成有利于結構優(yōu)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
謝旭人指出,統籌推進房地產稅費改革,逐步改變目前房地產開發(fā)、流轉、保有環(huán)節(jié)各類收費和稅收并存的狀況。結合其他方面的稅制改革,對房地產交易環(huán)節(jié)征收的有關稅種進行簡并,合理安排稅收負擔。認真總結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經驗,研究逐步在全國推開,同時積極推進單位房產的房產稅改革。根據適當提高社會保障統籌級次的要求,健全社會保障籌資機制。按照“正稅清費”和“分類規(guī)范”原則,繼續(xù)清理整合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進一步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