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收緊購房到鼓勵租賃 多城市新政探索“租購同權”
作者:未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更新時間:2017年08月02日 【字體:大 中 小】
步入7月份以來,中國各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出現變化,很多城市從此前的嚴控“購房”,轉變到鼓勵“租賃”。
尤其是繼八部委印發(fā)《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fā)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后,已有佛山、鄭州、沈陽、武漢、成都等試點城市公布了相關措施。
從各地的實施辦法來看,其中一個方向集中于增加租賃住房供應,加強管理和服務,規(guī)范租房市場等方面,以解決新市民的住房問題。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jiān)嚴躍進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上半年持續(xù)收緊的購房政策在7月份明顯減少,而鼓勵租賃的政策密集出臺,這個轉變說明“房子是用來住的”政策落實已經進入到了第二個階段,從抑制投資、投機轉為鼓勵購租并舉。
但在中國的語境下,房子并不只包含居住價值,更對應著附著在房子上面的一系列社會權利和福利。而從長遠來看,租賃市場要獲得真正的發(fā)展,還有賴于推進與房產相關的多項社會改革。
各地的方案也開始涉及增加租房者的權利。武漢提出,保障承租人享有公共服務政策;而鄭州、無錫的租房者,達到相應條件后可申請落戶;沈陽則提出,到2018年底實現“租購同權”。
發(fā)展住房租賃企業(yè)
鏈家研究院今年發(fā)布的一份《2016大數據居住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有接近1.6億的人選擇租住,預計2020年將達到1.9億,到2030年將有2.7億的人口選擇租賃的居住方式。
但中國尚未形成一個成熟的住房租賃體系,市場上仍然以個人房東為主,并且缺乏相應的監(jiān)管規(guī)范措施。
7月,住建部已會同有關部門選取了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武漢、成都、沈陽、合肥、鄭州、佛山、肇慶等12個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的單位。
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包括廣州、佛山、鄭州(河南)、沈陽、武漢、成都等6個城市,已經出臺、公示或者將相關的實施方案的大致內容公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各地的方案后發(fā)現,針對租房市場的痛點,各地在鼓勵租賃方案中分別從增加供應、規(guī)范市場等方面做出了相關計劃,其中一個思路是,發(fā)展住房租賃企業(yè)。
7月31日,《成都市開展住房租賃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送審稿)》審定通過。其中提出,成都市屬國有住房租賃公司將新組建或依托現有國有企業(yè)組建,主要開展租賃住房、人才公寓的建設和運營。
此外,成都將逐步將現有政府投資和管理的公共租賃住房和國有住房租賃企業(yè)建設和運營的租賃住房、人才公寓,交由住房租賃企業(yè)管理,支持企業(yè)向機構化、規(guī);较虬l(fā)展,力爭到2020年,培育和發(fā)展機構化、規(guī);赓U企業(yè)不低于50家。
在盤活存量房屋方面,成都鼓勵個人將閑置住房委托住房租賃企業(yè)運營管理,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
武漢也將選擇不少于5家國資企業(yè)、5家民營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10家住房租賃企業(yè),作為住房租賃規(guī);洜I試點企業(yè),爭取于2017年底之前實現住房租賃項目落地,新增租賃住房7000間,面積不少于30萬平方米。
易居中國執(zhí)行總裁丁祖昱則認為,從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舉動來看,租售并舉模式將成為樓市長效建設新重點,大力培育租賃市場一定程度上也將緩解未來熱點城市供不應求的市場現狀,抑制房價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