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房地產職場淘汰 將比任何一年都要殘酷(2)
作者:未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01日 【字體:大 中 小】
據數(shù)據顯示,恒大2016年新增土地總建筑面積達到4991.99萬平方米,總價為1150.47億元。根據恒大披露的信息,其在深圳已經擁有32個舊改項目,全部項目開發(fā)后總貨值約6000億元。
在2016年中業(yè)績會上,恒大總裁夏海鈞透露,恒大土儲集團繼續(xù)加大在一二線城市的土地的儲備力度,2016年上半年一二線城市新增土地投資額占比為74%,新增土地平均成本為1994元/平方米。
截止去年6月30日,可查詢的數(shù)據是恒大總土地儲備達到1.86億平方米,上市房企土儲第一。累計的平均成本是1302元每平方米,一二線的城市的土地的投資額累計占比是73%。
在被恒大超越的2016年,萬科在土地市場上突破以往穩(wěn)健的作風,不惜在一二線城市拿高價擴充競賽資本。
數(shù)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萬科拿地投入金額高達1299.14億,共獲得2285.60萬平方米土儲。拿地面積較上年同期上升24%,但拿地總金額大幅上升了85%,拿地平均樓面價也由上年同期的3807元/平米升至5684元/平米。
這1299億的土地投資中,萬科在一二線重點城市拿地面積和金額占比均超8成,部分三四線城市也是市場較好的佛山、東莞、無錫、泉州等城市。萬科重金奪地只為延續(xù)聚焦一二線重點城市的布局戰(zhàn)略,繼續(xù)穩(wěn)固重點城市的布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萬科去年拿地仍然采取以合作拿地為主要開發(fā)模式,權益不足100%的地塊占比達74%,繼續(xù)發(fā)揮“小股操盤”模式,減少單項目資金投入,這將繼續(xù)影響萬科在2017年權益銷售金額榜上的排名。
在2016年跨越2000億直接進入3000億的碧桂園是最大的黑馬,在擴充土地儲備上不遺余力。碧桂園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2016年前11月,碧桂園新增土地建筑面積高達7686.9萬平方米,購地金額高達1497.57億元。據數(shù)據顯示,2016年12月,碧桂園新增土地建筑面積達160.34萬平方米。
從目前公開的數(shù)據來看,碧桂園拿地金額不僅居40家典型房企之首,同時也創(chuàng)下了碧桂園歷年拿地面積之最,較15年同期大幅增長143%。
以這個速度計算,碧桂園去年幾乎天天在拿地,月均入賬645萬平方米土儲,平均到每天拿地面積為21.5萬平方米。與此對應,碧桂園在土地儲備上總投入高達1357億元較同期增長206%,平均拿地成本僅1911元/平米,仍然處于同行較低水平。
如果戰(zhàn)敗,就只能去對手那里找工作
能夠直接推算銷售規(guī)模的是新開工面積和銷售均價,以及去化率。恒大2015年的新開工面積達到89%,直接導致2016年銷售業(yè)績的爆發(fā)。
查詢恒大2016年中數(shù)據,在建項目379個,在建的工程面積為6855.4萬平方米。粗略統(tǒng)計(銷售金額/銷售面積)發(fā)現(xiàn),恒大2016年銷售均價為8355元/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5.9%,如果能夠實現(xiàn)80%以上的去化率,2017年銷售金額有望突破5000億。
相比于恒大,萬科在2016年新開工面積大幅落后。根據其三季報的披露,1-9月,萬科累計實現(xiàn)新開工面積2441.4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74.6%,達全年計劃開工面積的111%。不過萬科的銷售均價較高,2016年接近1.32萬元/平方米,同比增長4.3%,2017年有望沖擊5000億門檻。
市場人士認為,2017年這兩家房企對于銷售榜首位的爭奪會更加激烈,很可能雙雙突破5000億元。從兩家公司的土地規(guī)模、現(xiàn)金狀況和項目開發(fā)能力來看,只要他們自己愿意,且市場環(huán)境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完成5000億元的年銷售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
不過整合并購的愈加頻繁,房企龍頭之爭的變數(shù)不可預料。根據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2016年內銷售規(guī)模在300億元以上的房企,完成及正在進行中的并購案例接近100起,占行業(yè)并購數(shù)量的七成以上。頻繁的兼并重組,則直接導致了市場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
去年保利在與中航的整合中便以23.23億元一次性收獲了150.05萬平方米土儲。在過去一年所有的國企整合案例中,中海是目前收獲最大的。通過與中信的整合,中海以價值310億元股份和價值61.5億元的持有物業(yè)作獲得了中信總樓面面積3155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折合樓面價約1177元/平方米,遠低于公開土地市場的價格,這一舉為中海全年貢獻近8成的新增土儲。截至到去年11月底,中海獲得新增土地建面為3866.65萬平米。
去年融創(chuàng)大手筆收購獲得了大量土地儲備,擠進千億俱樂部。融創(chuàng)的大筆收購為全年總拿地建面貢獻了近5成。通過收并購,融創(chuàng)一方面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獲得了大量土儲,收購土地單價近2384元/平方米,較公開市場拿地價格低很多;另一方面,在鞏固已有布局的同時,借勢快速全國化布局,如收購萊蒙項目鞏固上海、南京等市場、收購融科等于實現(xiàn)了新一輪全國性的布局。
另外閩系房企陽光城也在低調地買買買,2016年拿地有望突破1000萬平方米,近乎為2015年總拿地面積的3倍。
融創(chuàng)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就指出,“排名前10位的品牌房企,10年后會占據銷售市場份額的40%,較目前提升一倍,按1年10萬億元的市場規(guī)模計算,10大龍頭房企的平均銷售規(guī)模在4000億元。大房企收購、兼并小開發(fā)商的局面也會不斷出現(xiàn)。”
看來,地產業(yè)的競爭格局已經從“春秋”向“戰(zhàn)國”。
各家地產公司,上至老板,下至基層,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這場戰(zhàn)役。如果,不幸在競爭中被對手消滅,那么即使高管,也只能靠對方照顧性地提供“殘羹剩飯”,度過職業(yè)生涯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