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下行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將何去何從
作者:未知 來源:中國經濟網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25日 【字體:大 中 小】
從去年的“9·30”政策到今年的“3·17”調控,全國范圍內的樓市政策加碼大面積展開。毋庸置疑,房地產市場正處于下行行情當中。在此大背景下,許多人對2017年的房地產市場心存疑慮。2017年的整體行情會是怎樣?當前中國是否正在快速進入到存量房時代?房屋租賃市場的未來又將朝著什么方向發(fā)展?
對于這些問題,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近期在幾次高層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讓我們來盤點一下老左最近的觀點,看看他到底對于房地產行業(yè)發(fā)展提出了哪些深刻的洞察。
從增量到存量 房地產行業(yè)已經今非昔比
今年3月份起,房地產市場調控趨于頻繁,截至目前已經有50余城市出臺了超過140次調控措施,房價趨穩(wěn)。與此同時,在去庫存政策的持續(xù)推進下,三線、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整體熱度逐漸提升,部分城市商品房銷售出現(xiàn)明顯起色。有一些市場觀點認為三線、四線城市呈現(xiàn)出的“火爆”銷售局面正帶動去庫存“接近尾聲”。對于2017年房地產市場的基本狀況,左暉在4月23日中國綠公司年會中的閉幕演講中提到,本輪市場輪調控所體現(xiàn)的政策意志和決心是很大的,在調控范圍上和調控力度上都是史無前例的,調控效果非常顯著。目前大多數房地產市場火爆的城市都已趨于穩(wěn)定,交易量下降,房價下滑。
截至2016年末,我國房地產市場規(guī)模達到了17萬億左右,其中新房為10萬億,二手約6.5萬億。左暉表示,結合當前的市場情況,房屋的供給已經向?手房市場,即存量市場轉移,尤其在?二線城市,要滿足民眾居住品質升級的需求,?手房是市場主?,正逐步成為提升居住品質的主流供應。導致上述結果的原因:其一是重點城市的土地供應相對有限,新房數量?相對較少且位于郊區(qū)或者外環(huán),其二是目前住房也面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城市中心區(qū)域依托稀缺的交通、教育、生活配套等資源,在改品質需求逐步上升的時期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對比房地產全產業(yè)鏈可以發(fā)現(xiàn),房地產行業(yè)已經從以生產為主導的增量市場走向以運營為主導的存量市場。”左暉表示。
從土地供給到存量房流通 房地產供給側改革任重道遠
在今年3月18日的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中,左暉說道,房地產調控政策是一個短期的市場行為,而真正解決房地產供給側問題的關鍵,是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一是要優(yōu)化土地供給,土地供給的長效機制不僅要與去化周期掛鉤,還與城市的產業(yè)結構、人口住房供給掛鉤。全國尤其是與城市的產業(yè)結構、人口住房供給掛鉤。二是要調整土地供應結構,增加新增租賃住房供應,建立健全購租并舉的購房制度。繼而擴大存量流通,提高非商品房屋流通率,盤活存量資源。
二手房交易流程長且復雜,同時存在高價格、低頻率、長周期、非標準的特點。如何提高存量房屋流通效率?左暉提出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盤活閑置存量,主要手段有調整稅制結構、鼓勵賣二買一、城市更新改造;二是完善交易制度,重點是完善綜合監(jiān)管、強化風險管控、優(yōu)化交易流程;三是加快信息共享,包括房屋物理信息、房屋權屬信息、房屋交易信息的共享;四是經紀人職業(yè)化發(fā)展,需要規(guī)范中介行為、明確中介權責、提高行業(yè)素質。
“今天存量資產200萬億人民幣的規(guī)模,我們也感覺未來的房地產發(fā)展,應該更多依賴于整個的存量怎么盤活,我們今天的存量物業(yè)的流通率仍然是很低的數字,全國的流通率大概2%都不到,怎么把200億平方米的存量住宅通過各種手段推進流通,將對房地產供給側改革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左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