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城市調控政策140余次 調出了多少故事?(2)
作者:龐無忌 田苗 來源:國是直通車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16日 【字體:大 中 小】
劉女士:被“認房又認貸”擠出
在北京工作的劉女士,計劃和一位單身好友集資,以劉女士的名義購房,目的是保值。
本金240萬元,借款60萬元,貸款300萬元,購買一套總價600萬元的學區(qū)房,不為孩子上學,只為保值。
這是劉女士之前的計劃。
3月14日,劉女士簽訂了買賣合同,這套售價600萬元的房屋,在兩周之前僅有550萬元。劉女士認為,學區(qū)房的升值幅度會覆蓋掉這50萬元的漲價,最終決定購房。
簽合同后3天,北京出臺調控政策,認房又認貸。但因劉女士幾年前在天津貸款購買了一套房,所以劉女士從首套變二套。
資金結構就變成了本金240萬元,借款180萬元,貸款180萬元。
如果急需購房,這部分借款需要先讓周邊朋友通過信用貸借到,然后再通過把她現(xiàn)有天津的房產(chǎn)抵押貸款,換掉信用貸。
但是綜合盤算之下,多余借款支付的利息高達50萬元。
劉女士覺得自己無力承擔,最終放棄購房,和賣方協(xié)商解除合同。
“在這一輪限購中,較先被擠出的是那些高杠桿投資者。”研究院智庫核心研究總監(jiān)嚴躍進說。
樓市全面降溫趨勢已出現(xiàn)
當下,樓市呈現(xiàn)出“城市圈+認房認貸+限售”的調控新特征。
以“城市圈”、城市群的形式全面封堵炒房。例如:在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qū),都出現(xiàn)除了中心城市調控升級外,周邊的十余個城市(縣、區(qū))也齊齊發(fā)布、升級限購的狀況。這就相當于在熱點城市周邊筑起一道道圍墻、關住炒房客。
一、二線城市全面恢復“認房又認貸”的信貸政策,抽走炒房者的資金杠桿,防控金融風險。
加上“T+N”年的限售措施,可以說本輪樓市調控力度大,多角度、全方位地封堵任何炒房行為。
樓市全面降溫趨勢已經(jīng)出現(xiàn)。中原地產(chǎn)研究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多地樓市報價指數(shù)整體下滑,北京表現(xiàn)尤其明顯。自3月17日的調控新政出臺后,北京報價指數(shù)從88%高位直線下滑,跌至目前的54%(4月9日)。二線城市中,天津、珠海報價指數(shù)的下滑明顯。
研究院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一季度,上海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積均創(chuàng)近5年同期新低,3月份當?shù)匦路看驿N比上升為10.8個月。該機構預計,在政策嚴控之下,隨著新房存銷比逐月上行,將遏制房價過快上漲,預計上海下半年實際房價將穩(wěn)中趨跌。(龐無忌、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