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壓下房價逆漲多城明年出更大幅度救市政策(3)
作者:王冰凝 來源:華夏時報 更新時間:2012年05月21日 【字體:大 中 小】
與此同時,獲得國家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也給煙臺、威海等山東沿海城市的城市發(fā)展帶來契機。受此影響,青島、煙臺、威海之下的四線城市如海陽、乳山、即墨等城市房價出現了較大漲幅。“前兩年二三千元一平米,現在已經漲到了每平米七八千元。”蔣守芬告訴記者。
此外,業(yè)內人士分析,一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上漲“是限購需求擠出下的補漲”。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國內很多三四線城市此前在發(fā)展上受制于本省的二線城市,因此當地樓市的價格基數一直較低,購買力也跟不上。樓市調控開始之后,一二線城市由于受限購政策的影響,部分沒有資格的購房者被“擠出”、“回流”到附近的三四線城市購房。
而據記者了解,浙江嘉善、江蘇昆山、河北廊坊等一批距離中心城市較近、房價相對較低的三四線城市,其受限購“擠出效應”影響均較為明顯,而這些原本是“價格洼地”的區(qū)域在這種“擠出效應”的帶動下,房價也一直處于緩慢上漲的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逐漸飽和,開發(fā)商們也“自覺”地將視線轉移到三四線城市,這無疑將進一步推動這些城市的房價上漲。
風險大于一線城市
盡管在樓市調控、房價普跌的大背景下,三四線城市的逆勢上漲讓開發(fā)商和投資客感到“希望就在前方”,但是,業(yè)內多位人士分析,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投資風險比一線城市更大。
事實上,在某指數研究院發(fā)布的全國百城價格指數的數據中,2012年4月,住宅價格環(huán)比3月下跌的71個城市中,跌幅居前十位的城市,如寶雞、株洲、柳州等,也全部都是三四線城市,跌幅均超過了1%。
此外,有媒體公布了一份內部研究報告顯示,包括唐山、揚州、中山、蕪湖、連云港等大量三四線城市在過去幾年土地供給極度膨脹,與去年以來的商品房實際消化速度形成巨大差距。
以揚州為例。據統(tǒng)計,揚州在2010年土地出讓取得了爆發(fā)式增長,2010年揚州市區(qū)住宅用地合計供應426.29萬平方米,同比增加68.58%。這些土地大部分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竣工。截至4月末,揚州市區(qū)商品住宅累計可銷售面積160.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5.54%。
而截至今年前4月,揚州商品房合同成交面積只有44.2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0.96%。按照目前揚州的可銷售住宅和銷售速度,據估算,將這部分存量房消化掉的時間至少是37個月。而這也正解釋了不久前地方政府出手救市的主要原因。
“相比于一二線城市,現在三四線樓市泡沫的風險更需要高度關注。”一位業(yè)內人士分析,比如華北地區(qū)的唐山市,2011年商品房成交量僅相當于北京市的18%,但近幾年平均土地出讓面積相當于北京的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