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惜貸樓市承壓:誤傷剛需購房者 利空房企
作者:未知 來源:一財網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12日 【字體:大 中 小】
[ 張宏偉稱,“加息”等多重政策有可能還會倒逼企業(yè)以價換量,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減輕公司財務壓力、調節(jié)在一定時期內市場庫存,房企可能通過各式各樣的策略性降價或直接降價彌補上調房貸利率對于市場成交量的影響 ]
變化比想象來得更快,當銀行開始主動收緊“錢袋子”,讓過去靠資金推動的樓市猛然失血,市場上仿佛一夜之間就已變得很難找到9折以下的房貸了。
樓市調控余震不斷。2月末開始的新一輪樓市調控至今尚在被吸收消化途中,4月開始多個大中城市上調房貸利率為調控加碼,從限購限貸的強干預逐步過渡為調整信貸利率的金融手段。
中原研究中心數據顯示,4月以來,深圳、上海、廣州、重慶、福州、蘇州、廈門、南昌和寧波等多個城市紛紛調高利率。在全國35個城市533家銀行中,有122家銀行首套房利率折扣上升,占比22.89%。5月以來,房貸收緊的現象愈演愈烈。
銀行提高房貸利率
在經歷限購限貸等系列樓市調控手段后,樓市買家遭遇新的難題——房貸利率上漲導致融資受挫,購房成本增加。
2016年中國房貸增幅驚人。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新增房地產貸款5.7萬億元,同比增長57.9%,占新增人民幣貸款比重高達45%,其中新增個人住房貸款高達4.96萬億元,占新增房地產貸款比重為87%,而個人購房貸款余額19.14 萬億元,同比增長35%。
但風口不再,寬松的信貸環(huán)境結束了。2月末開始,樓市調控政策再收緊。隨后央行發(fā)文要求銀行合理控制房貸比和增速,將住房信貸政策作為調控政策的組成部分。
2017年第一季度,房貸增長勢頭已得到遏制。央行數據顯示,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9.05萬億元,同比增長35.7%,增速比上年末低1.1 個百分點。
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加強金融監(jiān)管,仍是一行三會(央行、銀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監(jiān)控調控的重中之重。
此時,貨幣政策的重心已經從“穩(wěn)增長”讓位于“防風險”,房地產的金融屬性是引發(fā)系統性經濟危機的來源之一,收緊房貸符合貨幣政策收緊的內在邏輯。
如果說控制房貸總量、防止金融風險,是出于政策調控的話,那么上調房貸利率則由銀行本身的市場性、商業(yè)性決定。在金融去杠桿、央行縮表的大勢下,銀行融資渠道受限,融資成本全面提升,房貸收益覆蓋融資成本的難度增加。
中國綜合開發(fā)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告訴第一財經:“利率上調符合國家整體調控需求,是去杠桿的需要。此時,銀行資金鏈吃緊,也惜貸,故提高利率以求自保。”
4月開始,已有大型商業(yè)銀行上調利率。招商銀行深圳分行一名個貸經理告訴第一財經,“今年銀行的資金偏緊。招商銀行從4月8日把房貸利率從9折上調到9.5折,不排除進一步上調至基準的可能。不過,銀行審批、放款的期限未延長,額度也不算緊張。”
招商銀行并非唯一。中原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全國35個城市533家銀行中,有122家銀行首套房利率折扣上升,占比22.89%。
融360實時數據顯示,目前在深圳,除了招商銀行外,民生銀行的首套房貸利率也是9.5折,而廣州銀行的利率已調至基準。除此外,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農業(yè)銀行等多數銀行的利率保持9折,能做到8.5折的只有恒生銀行。
在北京,自勞動節(jié)假期之后,多家銀行普遍上調了個人首套房貸利率至基準,這已是銀行第三次集體上調房貸利率。今年1月1日起,各家銀行將北京首套房貸利率從原先的最低基準利率8.5折上調至9折;“3·17新政”之后,各家銀行再度將首套房貸款利率上調至最低9.5折。
在廣州和上海,同樣出現了房貸利率上調,甚至全部取消折扣優(yōu)惠的現象。除了一線城市外,福州、蘇州、廈門、南昌和寧波等二線城市的房貸亦同時收緊。